只有当中国和印度连同美国一道开始实现后现代转折之时,我们这个星球才有希望。——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大卫·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博士

“柯布共同福祉奖”

---世界范围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项

“柯布共同福祉奖”是以世界著名后现代哲学家,生态经济学家,有西方绿色GDP之父之称的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John B.Cobb Jr.)博士名字命名的奖项,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生态文明和增进人类和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的生态环保人士,是世界范围生态哲学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年4月于著名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召开之际举行颁奖仪式。

迄今为止,已有12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生态环保人士获此殊荣。他们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耶鲁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玛丽·塔克;著名生态农业学家、后现代农业先驱迪安·弗罗伊登柏格;加拿大幸福经济学家马克·安尼尔斯基;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刘宗超;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国际生态文明联盟主席杰伊·迈克丹尼尔;生态经济学奠基人赫尔曼·达利;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土地的“中国第一农民”安金磊;毕生推动中西文化深度交流,最先在美国主流大学开设气功课的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和克莱蒙培泽学院的斯诺伊思教授;中国著名生态文学批评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鲁枢元教授。2019年第12届“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是多年来致力于利用环保酵素在全球推动零污染运动的马来西亚著名环保领袖温秀枝医师。

各届获奖资料

2019年第12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温秀枝

马来西亚华侨,人智学医师、自然疗法医师、顺势疗法医师、马来西亚自然疗法关怀中心负责人、环保酵素全球倡导者与推广者。2006年跟随泰国乐素昆博士学习环保酵素,在认识到酵素对于地球环境的重要性之后,同年开始做环保酵素的全球公益推广。13年来她足迹踏遍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洲,做了数百场关于环保酵素的公益讲座,在中国,她把酵素与孝道文化一起推广,强调“天地是无形之父母,父母是有形之天地”,人心的改变用孝道,环境的改变用酵素。为此她和她的酵道孝道团队一道在中国成立了2500余个环保酵素推广点,不仅将 环保酵素与零污染运动普及到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将零污染运动与乡村振兴和社区共同体的繁荣结合起来,努力在中国推动“零污染村庄(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她们令世界看到生态文明的希望》 --王治河/樊美筠

2018年第11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鲁枢元

中国著名生态文学批评家,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河科技学院建设性后现代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曾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精神生态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政协副主席。发表《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空间》,《陶渊明的幽灵》,《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走进大林莽——40位人文学者的生态话语》,The Ecological Era and Classical Chinese Naturalism (2017),等中英文著述20余部。主持有《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鲁枢元教授长期致力于将“生态”观念植入文艺学、美学的机体,将“诗意”注入现代生态学系统,把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诗学范畴引进文化艺术领域,主张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者看作一个有机完整的系统加以综合的比较研究,他希望通过改变人的内在尺度,即调整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生存模式、行为准则,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跨进生态型的新时代。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鲁枢元荣获第11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鲁枢元:东西方关于生态文明的对话有待进一步展开》 -- 中国艺术报

2017年第10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莎伦·斯诺伊思教授

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和培泽大学政治学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美国比较政治哲学协会前副主席,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同时在当代女权主义领域颇有造诣。
斯诺伊思是在美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年前她就在美国主流大学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并在课堂上教授中国传统医学与气功。主要著述:《毛泽东的梨:自然和环境》,《马克思、老子与自然:改变中的意识》等

2016年第9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安金磊

安金磊,河北衡水枣强县人,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践行、推广生态有机农耕和自然农耕,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走在世界前列的农民”、“ 中国有机农业先驱人物”。
不满现代工业化农业对土地的摧残,从1995年开始,安金磊进行生态有机农业实践,为的是保护土地的生命力,他坚持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不使用转基因种子,不抽地下水灌溉。2000,他辞去国营农场工作,回村承包50亩农田进行自然农耕实践。他以爱护土地的方式耕耘,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土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其共生。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很沉。在地里,安金磊从不带手机,他怕手机辐射土地和植物。在田里养杂草和麻雀,在地里确定了10来种作物进行轮作、间作,让土地得到了充分休养生息。如今他的田里成为动物的乐园,不但可以见到60多种昆虫,还可以见到燕子、老鹰、喜鹊等16种鸟,有时还可以见到平原上稀罕的野鸡。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是一个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他视土地如生命,他说“我们对土地应该抱以感恩的心,大地给予我们的太多,我们不应该伤害土地,土地并不完全属于人类,我把土地看作是与人类同等重要的生命。” 他坚信:自然的田园给了人最健康的生活。从这样一种有机世界观出发,安金磊认为现代农业一味追求产量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粮食的一大部分都是用来当了生产肉制品和奶的饲料、做了酒、甚至燃料。而这些都是追求产量而使用化肥和农药、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的一个原因,不仅粮食的品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在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以及生产环节中,对环境和能源的破坏不可估量。追求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意味着品种的整齐化一,意味着对土地更多的压榨,把田园变成车间,使土地丧失了通过轮作休养、多样化耕作的机会,获利的可能仅是商人,对农民、土地则是一个陷阱。因其对现代农业的深刻反思和对粮食,健康,土地,自然内在关系的深刻洞察,他被誉为“农民哲学家”。
安金磊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每年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人到他的农场参观学习。《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都报道过他。他也曾入围“2006年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

《他是中国“最傻”的农民, 却是大自然最好的朋友》

2015年第8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赫尔曼·达利

赫尔曼·达利 (Herman E. Daly),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国际生态经济学学会的主要创建者,《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杂志的联合创始人和副主编。1988-1994年,担任世界银行环境部高级经济学家,现为马里兰大学公共事务资深研究员。被评为“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当代100位有远见的思想家之一”。围绕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他出版了一系列学术名著,代表作除了《21世纪生态经济学》之外,还包括《走向稳态经济》(Toward a Steady State Economy,1973)、《稳态经济学》(Steady State Economics,1991),《珍惜地球——经济学、生态学、伦理学》(Valuing the Earth, 1980),《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Beyond Growth, 1996)等。

2014年第7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杰伊·麦克丹尼尔

杰伊•迈克丹尼尔(Jay McDaniel)教授2014年荣获第七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美国生态文明国际联盟主席,著名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全美优秀教师。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汉瑞克斯学院哲学与宗教系主任,现任美国汉瑞克斯学院新视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资深顾问。主要著述有:《何谓过程思想?》,《根与翅膀》,《禅与自我》,《居住边缘——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甘地的希望》,《发展一种生态精神》,《将我们自己重新植入美中》等。
迈克丹尼尔教授心怀大爱,情系苍生,是有机哲学和过程思想的卓越阐释者,践行者。他早年致力于东西文化对话,近年来致力于生态文明的研究与传播。他多次访问中国,积极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从2006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万里飞往中国,在中美过程暑期班担任主讲教授,为中国的过程研究事业无私奉献,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获得了中国师生的广泛爱戴。

授奖致辞 《十个“善行”》 --杰伊·麦克丹尼尔

2013年第6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温铁军教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学者;他带领的团队在中国发起了包括农民、市民、打工者和大学生在内的成千上万志愿者参与的乡村建设及平民教育运动,推进了中国乡村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维护当代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

2013年第六届柯布共同福祉奖获得者温铁军团队的成就简介 《温铁军团队的成就简介》

2012年第5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刘宗超

生态学农业学家、生态土壤之父、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的奠基者,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生态安全中心研究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专家顾问、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曾在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四个科研机构从事冰川积雪冻土学、生态环境地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生态文明理论、世界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生态肥料与土壤改良、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宗超博士喜获“柯布共同福祉奖” 《刘宗超博士喜获“柯布共同福祉奖”》

2011年第4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马克·安尼尔斯基

加拿大马克·安尼尔斯基(Mark Anielski)先生为 《幸福经济学》一书的作者,为了表彰他多年来挑战现行 经济学、重新反思生态经济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所做的孜 孜不倦的努力,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4月28日 在克莱蒙举行了盛大颁奖典礼,柯布博士、克莱蒙佩罗拉 市长、格里芬博士等一百二十位中外嘉宾出席了此次盛 会。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格里芬博士及秘书长曾 庆华先生代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向安尼尔斯基先生颁 发了奖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 作了“下场踢球”、克莱蒙大学代理校长克莱顿教授作了 “中国在克莱蒙大学中的作用”、格里芬博士作了“从过 程哲学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发言

2010年第3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迪恩·弗登博格

迪恩·弗罗伊登博格博士为世界著名后现代农学家,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先驱。波士顿大学博士。他大半生时光在非洲支农,推动非洲的生态农业,他是世界范围最早反思和批判现代农业弊端和忧虑人类食物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大地的馈赠》,《全球土碗—我们能否阻止土地的毁灭?》,《明天的食物在那里?》,《后现代农业》,《中国应走后现代农业之路》(与其子大卫·弗罗伊登博格合作,此文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为了表彰他多年来对生态农业所做出的贡献,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于2010年5月3日在克莱蒙培泽学院宴会厅举行了盛大颁奖晚宴,柯布博士、克莱蒙姚申威市长、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参赞衔领事叶向东博士等一百四十位中外来宾出席了此次盛会。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克莱顿教授及秘书长曾庆华先生代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向弗罗伊登博格博士颁发了奖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作了“道路越走越宽广”、克莱顿教授作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的未来”的主题发言。

2009年第2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塔克

为了表彰塔克博士在推动人与自然共同福祉和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于2008年10月25日晚在克莱蒙隆重举行颁奖典礼,将第二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颁发给她。克莱蒙市长Peter Yao先生,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小约翰·柯布博士,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凯伦·陶哲森院长,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德佛博士(George Derfer),秘书长曾庆华先生,《世界文化论坛》主编樊美筠博士,以及由中央编译局李惠斌薛晓源先生率领的中国学术代表团参加了颁奖仪式。
塔克博士系耶鲁大学教授,美国著名过程思想家,儒学家,美国德日进学会副主席。著名哈佛 “世界宗教与生态论坛”的组织者和《世界宗教与生态》丛书主编。是美国推动生态与精神对话,特别是世界范围探讨儒学生态维度的领军人物。
在获奖感言中塔克博士强调,中国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根基的儒、道、释所倡导的天地人和阴阳互补的观念,对于今日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一种格外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联手合作, 为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2008年第1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获奖者:廖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