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中国和印度连同美国一道开始实现后现代转折之时,我们这个星球才有希望。——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大卫·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博士

我们团队

董事会成员

小约翰·柯布博士
创院院长

柯布博士系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生态经济学家,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後现代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美国中美後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更多

柯布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过程哲学, 后现代文化和生态文明研究,发表著作40余部,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思想家,他既是世界第一部生态哲学专著(《是否太晚?》)的作者,也是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思想家之一。 更多介绍请点此阅读详情隐藏

菲利普·克莱顿博士
现任院长

美国过程哲学家,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走向生态文明”项目主任。 更多

克莱蒙神学院教授和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克莱蒙林肯大学前常务副校长,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加州州立大学索诺马分校哲学系前主任,汤普顿研究基金获得者。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 “科学与精神追求项目”主任。 更多介绍请点此阅读详情隐藏

大卫·格里芬博士
副院长

著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终身教授, 后现代世界中心主任。 更多

2008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发表著作数十部。主要有:《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怀特海的后现代哲学》,《怀特海的深生态世界观》,《深度多元论》,《怀特海、中国与全球民主》,《后现代转折与我们这个星球的希望》,《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以及在西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以揭露9/11真相为主要内容的《新珍珠港》等。 隐藏

凯伦·陶哲森教授
副院长

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学院院长。 美国著名妇女研究专家。 更多

主要著作有:《早期教会中妇女的领导地位》,《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荣誉与羞耻》等。 隐藏

曾庆华先生
秘书长

阿罕布拉第一联合卫理公会主任牧师

卢巴斯基教授
董事会成员

美国著名过程美学家,也是可持续发展课程资深教授。更多

在她多年的教学中,她都将可持续性纳入课程和校园活动中。她曾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创立了首批可持续发展研究生课程之一,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担任可持续发展系主任数年。她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创新者,创立了弗拉格斯塔夫学院(Flagstaff College)并亲任其院长,这是一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型微型学院。她的著述涵盖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高等教育、可持续性以及与过程美学等领域。-->

朱丹今
董事会成员

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更多

从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到斯坦福大学,她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让她有机会目睹丰富对比鲜明的生活表达。 同时,他们也培养了她对所有存在的相互联系的欣赏。除了在图书馆的全职工作外,她还花时间探索茶艺,并在禅寺厨房做志愿者 、教育农场,以及 ServiceSpace,其中即将推出的 Pod 恰好是从地球日开始的“21 天气候行动挑战”(https://pod.servicespace.org/apply/climate)。许多人帮助塑造了她的人生道路 ,受南怀瑾/南怀瑾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n_Huai-Chin)、克里希那穆提和禅宗的影响。尽管她没有研究过过程哲学,但她与每一个小小的共鸣 到目前为止,她从怀特海德、科布博士和王博士那里读到了一些著作。 她愿意学习更多。 隐藏

布鲁斯 汉森教授
董事会成员

美国协和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管理学教授。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组织行为学博士。更多

美国加州协和大学教授,同时兼任泰国易三仓大学组织发展博士课程的讲师。在过去的15年里,他曾在武汉大学和上海大学的MBA课程中任教。他与中国结缘源于他的童年,因為他的父母在中國相遇,他的母親是昆明的護士,他的父親是香港的校長。 虽然他的博士学位是组织行为学,但他拥有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并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担任住房和社区规划师。他现居加利福尼亚州奥海,致力于推动奥海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其他成员

王治河博士
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科学》副主编,现任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及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编《后现代主义辞典》一部,发表、合作发表《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Process and Pluralism: Chinese Thought on the Harmony of Diversity,《第二次启蒙》,《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中英文著作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杂志》(台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人民日报》、美国《东西方哲学》,《美国经济与社会学杂志》,《每月评论》,新西兰《教育哲学与理论》,波兰《可持续发展研究》,保加利亚《巴尔干哲学杂志》,印度《真理:哲学杂志》等报刊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60余篇。

樊美筠博士
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市美学学会副秘书长。现任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IPDC)项目主任及美国过程研究中心(CPS)中国部主任,《世界文化论坛报》主编,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院长。同时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海外研究员、广西师大、吉林师大客座教授。发表《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等专著6部,《第二次启蒙》等合著6部。 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文艺研究》,《中国教育报》,《哲学与文化》(台湾),美国《东西方哲学》,《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等刊物发表 “Exploring a New Kind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怀特海和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念》等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

部分欧美研究员与顾问

研究院云集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思想家和学者,包括已经去世的生态建筑之父保罗·索拉里,著名生态学家查尔斯·伯奇以及著名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等。

查伦•斯普瑞特奈克教授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世界著名生态后现代主义和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家, 美国绿党领袖。2006年入选“人类历史上100位生态英雄”。主要著作有 《绿色政治——全球的期待》(1984)、《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化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1997)(中译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国:生态后现代势在必行》等。

欧文•拉兹洛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世界著名系统哲学家,系统哲学和广义进化论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顾问、全球公民组织主任、罗马俱乐部骨干成员、布达佩斯俱乐部的创始人和主席。拉兹洛在美国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学、休斯敦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他是《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相互联系的宇宙》、《进化:广义综合理论》、《选择:进化还是毁灭》和其他30多种著作的作者。他还是《世界未来:广义进化论》杂志的创始人和编辑,以及广义进化论研究小组的创始人和负责人。

威廉•多尔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世界著名后现代教育家, 后现代课程理论专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著有《后现代课程观》,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后现代课程专著,在中国和美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中以后现代主义视角剖析教育,课程问题并以此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他还是《混沌,复杂性,课程,以及文化》(2007)、《课程研究的国际化》(2003)、《课程视野》(2002)等著作的共同主编。

阿朗•盖尔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澳大利亚著名后现代生态哲学家,澳大利亚斯温本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高级讲师,《过程形而上学》杂志主编。他关注从后现代视角对文化的改造,以创造出环境可持续性的社会秩序。他发表了众多有关过程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基础、复杂性理论、人类生态学、心灵突变理论等方面文章和著作。其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主义和环境危机》(1996)、《虚无主义公司:环境破坏与可持续性形而上学》(1996)等。

伊安•巴伯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名物理学家,宗教学家,当代西方跨学科研究,特别是科学与宗教对话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州Carleton大学终身教授.他由于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作了开拓性的研究而获得100万美元的汤普顿奖, 是这个领域享有声誉的跨学科人物。其著作《科学与宗教》(1965)被公认为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他还著有:《神话,模型与范式》、《科学时代的宗教》、《技术时代的伦理学》、《科学遭遇宗教:敌人,路人,还是伙伴?》。

里查德•法尔克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世界著名后现代法学家,美国国际法协会名誉副主席“原子能时代和平基金会”主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世界秩序前景》、《人道的管理方式:朝向新的全球政治》,《人权视野》、《时代前锋的探索》、《革命和功能》、《人权与国家主权》、《对未来的研究》、《险象的星球》等。他曾是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领土问题的三人人权委员会成员,还曾是联合国关于科索沃问题的独立国际委员会成员。

伊莎贝尔•斯唐热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著名后现代科学哲学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的高足, 与普里高津合著《从混沌到有序》(1979)、《在时间和永恒之间》 (1988)。此外,她还著有《世界主义》(7卷本),以及科学史、怀特海思辨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著作。

韦思•杰克逊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美国著名生态农业和永续农业专家,遗传学家和土地专家,美国堪萨斯土地学院院长。多年来他一直倡导永续农业, 呼吁对土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潜心研究粮食作物的多年生品种,认为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农业才是真正生态的和可持续的农业。其主要著作有:《扎根土地:论社区和地方》(1996)、《土生土长在这个地方》(1994)、《迎接对土地的期望》(1984)。1990年杰克逊获Pew环境保护奖,1992年获麦克阿瑟研究奖金。

大卫•施沃伦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顾问,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领袖,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伦理意识研究院院长。由于身为美国D.J 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在三十多年的企业实践中,施沃伦博士深切感到现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许多弊端,特别不满意它一心追逐利润对社会责任其中包括环境责任的漠视。有鉴于此,施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其代表作《财富准则-自觉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模式》(社科文献,2001)在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施沃伦博士不仅热爱中国,而且仰慕中国文化。迄今为止,他已四次访问中国。曾分别应邀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发表演讲。

约翰•布坎南博士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顾问,美国过程心理学家和超人格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顾问, 海利欧斯基金会主席。主要著作有《论一个过程多元的宇宙》

安乐哲教授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顾问,当代西方中西比较哲学界领军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亚洲发展项目的负责人、国际《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英文《中国书评》杂志主编,安乐哲和已故过程哲学家郝大维(David Hall)长期从事中西哲学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完成了三部很有影响的著作:即《孔子哲学思微》、《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和《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曾长期担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中西哲学思想的对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约翰•邱吉尔博士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顾问,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国家人文科学联盟(National Humanities Alliance )主席,《美国学者》杂志主编,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 Society)秘书长。邱吉尔博士曾任美国汉德瑞克斯大学校长多年,此外还担任过南方学院联盟(the Associated Colleges of the South)院长理事会主席,以及《国际哲学季刊》,《南部哲学杂志》和 《选择》(Choice) 等杂志主编。他曾是丹佛斯基金会(Danforth Foundation)成员,以及美国人文学科基金会项目审批小组成员。

迈克•布瑞斯基博士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顾问,前奥地利驻美大使, 奥地利驻冰岛大使。 国际知名后现代政治学家,著名利奥波德·柯尔专家,奥地利奥波德·柯尔学院(Leopold Kohr Academy)科学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述有《以人为本与21世纪政治》, 《全球化的局限》,《心中的指南—--走向第二次启蒙的政治路径》,《少数民族政治心理学》等。 从舒马赫的导师利奥波德·柯尔所信奉的“小的是美好的”理念出发,迈克·布瑞斯基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反思“增长癖”以及伴随现代化而来的消费主义思潮,试图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

大卫·柯藤

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前教授,罗马俱乐部成员,《当公司统治世界的时候》一书作者,美国新经济运动的领军人物,以激烈批评大公司闻名于世。主要著作有:《社区管理:亚洲的经验与视角》,《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当公司统治世界的时候》,《大转折--从帝国转向地球共同体》,《后公司时代:资本主义之后的生活》等。

玛丽·塔克

耶鲁大学教授,美国著名过程思想家,儒学家,美国德日进学会副主席。著名哈佛 “世界宗教与生态论坛”的组织者和《世界宗教与生态》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气的哲学》,《儒家与生态》,《日本新儒家中的道德与精神教化》,《尘世的惊异—宗教进入它们的生态阶段》等。 塔克教授是美国推动生态与宗教对话,特别是世界范围探讨儒学生态维度的领军人物。

史蒂文·劳尔

芝加哥大学博士,过程哲学家,美国比较哲学家,美国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哲学系前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离去与回归:论美国对世界伦理的贡献》《詹姆士的洞见》,《活生生的哲学》,《再看西方》,《克服美国与美国克服---我们能渡过现代性之劫吗?》

克里福·柯布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社会公共政策专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 土地问题专家,“邵肯巴赫基金会”基金会前主席,《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有《绿色GDP》(与小约翰·柯布合著)(1993)、《通向正义之路—亨利·乔治的哲学与经济学》(2001)、《开放的学校,更新的社群》(1992)、《系统教育改革—一个社群主义的方案》(1993)。他是西方世界绿色GDP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2004年与《寂静的春天》作者并列入选并被评为“20世纪最有洞见的思想家”之一。

杰伊·琼斯

美国拉文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教授、著名环保主义者、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琼斯教授酷爱大自然,毕生信奉一个"诚"(integrity)字 ,是个知行合一的学者。他既是校园第一个购买环保汽车的教授,也是常年随身携带筷子和打包盒的教授。

布鲁斯·汉森

美国协和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研究生项目主任,管理学教授。研究方向:过程管理学与有机组织设计。

珊卓·卢巴斯基

美国著名过程美学家,也是可持续发展课程资深教授。在她多年的教学中,她都将可持续性纳入课程和校园活动中。她曾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创立了首批可持续发展研究生课程之一,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担任可持续发展系主任数年。她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创新者,创立了弗拉格斯塔夫学院(Flagstaff College)并亲任其院长,这是一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型微型学院。她的著述涵盖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高等教育、可持续性以及与过程美学等领域。

俞懿嫻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哲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形上学、历程哲学、比较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中国哲学、希腊哲学等。在上述领域撰写中英文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专书《怀海德自然哲学—机体哲学初探》与《道德教育与哲学》,编辑出版《中国哲学综论》、《中西哲学合论》等书,自2002年起,多次参加国际怀特海会议。